您当前位置:江苏赛城国际集团 >> 赛城动态 >> 集团动态 >> 浏览文章
朱仲辉:一个人,一座“城”,让南通叠石桥融通全球
时间:2020年05月21日访问 字体:

曾经他是电影放映员,在九十年代初期,在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叠石桥家纺市场,下海经商。最初,朱仲辉只是跟着岳父卖床上用品。而就是这个在当地很普遍的产业,让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在家人的支持下,朱仲辉的事业如同开挂般,收购三星房屋建筑配套有限公司,开发房地产,筹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用朱仲辉自己的话来说,当年自己的父亲作为老支书,是叠石桥市场的第一代开拓者之一,他只是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朱仲辉:一个人,一座“城”,让南通叠石桥融通全球

1983年,朱仲辉中学毕业后,在乡里当了10年电影放映员后“转业”,成为一名推销员,后办服装厂。

1992年,朱仲辉和南通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他的公司成为叠石桥市场最早涉足服装家纺出口的外贸企业之一,向匈牙利和波兰出口四件套和老头衫。不到4年,朱仲辉就以每年几百万元的销售,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有了原始积累,朱仲辉的目光又投向了别处。1995年,朱仲辉收购三星房屋建筑配套公司,进入建筑行业,经营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1996年,他成功收购三星房地产开发公司,先后参与开发建设叠石桥农民城、绣品托运城、大千商贸城以及多个住宅项目。

2000年,海门三星镇政府计划实施绣品城改造,向社会招标,朱仲辉最终中标。

2001年,他铺展心中的宏伟蓝图,先后投资近30亿元、分三期工程,建成了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类最全的家用纺织品专业大市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家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远销全球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在全球家纺圈子里,叠石桥三个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中国家纺在世界扬名增添了一块重重的砝码。也正因为如此,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被国务院发展中心列为“中华之最”。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兴起,可以说是朱仲辉人生的转折,从此,他的名字和南通家纺,和中国家纺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朱仲辉:一个人,一座“城”,让南通叠石桥融通全球

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经济加速发展,实体市场受到不小冲击。为此,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建立了版权保护中心、流行趋势发布基地,创新开展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改革试点。同时上市、触网,并逐步向全国连锁扩张,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今年,“直播风”盛行,而在去年参加江苏省两会时,朱仲辉就提出,借助早前电商渠道的基础,南通叠石桥产业带开始“拥抱直播”。“我们得以世界的眼光看叠石桥,而不能以叠石桥的眼光来理解世界。要以明天而不是今天的眼光发展叠石桥,不能以个人暂时的得失决定叠石桥的发展。”这是朱仲辉一直坚持的。叠石桥不少经营者的心中有杆秤,姑且不论朱仲辉在家纺上获益多少,他对叠石桥乃至中国家纺业发展都是一位极具影响的人物。

一人富,富一家;大家富,富一片。在朱仲辉的影响下,仅海门三星镇林西村在南非经商的就有七八百人,整个南通籍的侨商已超过7000人。虽然起步于家纺,但是,当他出国门之后,他却另辟蹊径,未再涉猎家纺产业,而是将叠石桥家纺城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了南非,在当地建起了一座中国商贸城。这个中国城13万平方米,拥有经营摊位300多个,数以千计的南通人、当地华人在此经营。“本来是想为中国商人搭建平台,最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在这里经营各类工艺品、家纺产品、服装、小百货等商品,门面摊位供不应求。”他利用集团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优势,在南非建设住宅小区,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每年一亿兰特的税收,解决近千人的就业,也美化了当地的城市环境。”朱仲辉的全球化布局总是先人一步,到纳米比亚投资矿业、在美国建立家纺产品的海外仓、在德国投资建立欧洲纺织中心……

朱仲辉:一个人,一座“城”,让南通叠石桥融通全球

朱仲辉(右)

朱仲辉是一个从来不愿满足现状和墨守成规的人。在南非的事业发展以后,他又将触角延伸到整个非洲大陆。当他了解到纳米比亚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后,在当地组建了纳米比亚(中国)矿产投资发展公司。朱仲辉说,这是江苏赛城国际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凭借自身实力建立的海外公司之一,通过多年运作,已经基本掌握了纳米比亚地质成矿条件和规律,向纳米比亚申请到了10多个探矿权,并获得3个矿的开采权。矿权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主要矿种为铀、铜、铅、锌、铁、金等。视野决定着格局。或许是受到先贤张謇的影响,朱仲辉总是站得高、看得远,想旁人未曾想过、做旁人未曾做过之事。20多年前,他带头走出国门闯荡国际商海,如今,他依然还是喜欢做带头大哥。朱仲辉虽不是最早“出海”的南通人,却是通商“走出去”的领军人物。2009年,南通世界通商总会成立,朱仲辉被推选为会长,他团结一千多名海外通商,构建了全球性的通商海外创业互动网络。卸任会长一职后,他仍不遗余力地为世界各地的通商和他们留在南通的家人、企业服务,“只有把大家凝聚起来,才能不断让‘通商’做大做强,才能在全世界赢得更多尊重。”张謇的慈善情怀也深深影响了朱仲辉。朱仲辉参与政府对口扶贫项目,在家乡修路助学、投资农批中心,兴建养老院、幼儿园等公益项目。他说,“企业做到最后,就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朱仲辉都深受礼遇。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南非,朱仲辉都会和商会的同事们一起做好“民间大使”的工作,“领导人到访一地都会会见当地的中资机构、华人华侨代表,我们都很受鼓舞,祖国强大了,我们国人在外的日子才会更好。”从电影放映员到如今笑傲商海的通商典范,朱仲辉凭借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控,一步步构筑起自己的商业版图,为中国家纺闻名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朱仲辉:一个人,一座“城”,让南通叠石桥融通全球

如今五十岁出头的朱仲辉时常穿双布鞋,低调地穿行在街道的人流中,谁也感觉不到他特别的身价。他办公室偌大的书柜中,《百万富翁的智慧》不是那么惹眼,可他也许不止一次地应用其中的章节。朱仲辉常常以此用来印证自己,更要证明一种道理:成功不是因为作出了多大努力,而在于他比多数人更懂得努力的技巧。经历多年打拼终有所成的朱仲辉没有丝毫倦怠,对事业时刻充满激情。他一直认为,天才确是99%的勤奋,但是勤奋本身并不需要人无限投入时间和体力。成功从本质上看,依靠的是劳心,即智慧而非劳力。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功成名就以后,朱仲辉从不苛刻自己以及与他合作的每一个伙伴。多年来,几乎从没有见到他失约、失信,精神颓靡地示人。无穷的精力和耐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与生活的合理搭配。刚起步时,虽是个门外汉,可是从建造第一幢一万多平方米的店铺到三星镇7000平方米的老托运城,人们看到他的是一路绿灯和贵人相助的一面。很少看到和想象到这位年轻人对消化困难的一种少有的乐观态度。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全力应对,实在解决不了,则勇于退避。他这样认为:对人来说最犯忌的是难于处置好一个“难”字。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缠脚不散的困难,可最终都让困难俯首远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成功很大程度靠的是悟性,而悟性本身并非天生,是自身培养的结果。同样花时间,有的人工作效率、成果要高、大好几倍。朱仲辉总是以企业需要而非个人好恶来造就企业。在他的理解里,企业家非“状态”行为的危害将是致命的。不嗜酒、少应酬、不抽烟、不赌钱被他列为自己的为人哲学。朱仲辉因而赢得更多时间去思考、做事。在他的公司至今没有家属制管理的困扰。在企业的管理员队伍中,没有一个是通过打招呼上岗的亲朋好友,公司每年要实施的机制改革和人员淘汰则让每一个员工时刻跟随他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在幼儿园当园长的妻子到过他的办公室只有3次。朱仲辉说,有的企业家赚了钱便开始放松,而方向仅局限于身体。其实,放松涉及做事的全过程,而心态的放松则是前提。朱仲辉做事的原则是预见问题,制度介入,而执行制度是铁板一块,谁也无法要他作出自我挑战制度的“关照”。由于没有这样的先例,长期以来,也就很少有人找他说情。但大家都知道,朱仲辉绝不是一个不好说话的人。只要真正需要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是从不说个“不”。他甘愿以每年百万元的效益影响,吸收200多名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进入自己企业;他先后以几百万元的捐款用于改造镇村道路;他资助30名优秀的特困学生,而每年正常的扶贫帮困资金一直安排在数十万元。他说,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但作为企业领导却绝不能因为自己或许无意识的疏漏埋下隐患。交给国家的钱一分不能少,企业应赚的钱也要每分赚回来,而应该奉献社会的决不能有丝毫吝啬。

(作者:佚名编辑:chencheng)